来聊聊,你真的需要 OpenWrt 吗?

来聊聊,你真的需要 OpenWrt 吗?

一直想和大家说千万不要看博主说什么就去入坑,OpenWrt 或者说“软路由” 只是增强使用幸福感的东西,并不是必需品,最简单的你手机上开个软件就可以解决的,不需要在买一个设备去跑。这一篇避坑 OpenWrt ,带大家了解一些新手常见的几个问题。想到啥说啥

我需要 OpenWrt 吗

如果你没有需求,或者没有看过 OpenWrt 相关的内容,并且对命令和自己动手的感到厌弃的,我觉得你是不需要的。

如果你有需求,例如

  • 家里设备多,主机比较多,有看片(正经)需求
  • 校园网,想省钱和舍友共享网络 AA 制收费
  • 数码爱好者,设备多想进一步折腾寻欢
  • 开源爱好者

我觉得你是可以上的,毕竟你将面临的门槛是:到处寻教程,插件不会用等诸多问题,你是完全不想去折腾的。

“卵路由”

软路由一般是特指 x86 (64 位处理器),或者没有硬件加速的 ARM 工控产品,刷入了软路由系统实现的,OpenWrt 并不是软路由唯一解, 还有类似于爱快 ikuai、RouterOS、pfSense/opns ense

另外还有带有硬件加速的成品路由器,就是市场上售卖的绝大多数路由器,他们本质上也都是 OpenWrt 系统,都是经过魔改定制来的。只是大家都喜欢刷机,刷入 OpenWrt 系统,实现“软路由”功能。

OpenWrt 是基于 Linux,默认使用 musl libc 而非 GNU 的 glibc 作为 C 标准库。 而 GNU/Linux 系统编译的软件无法直接在 OpenWrt 上运行(大多数运行 Linux 的都是 GNU/Linux),所以很多 Linux 的软件并不能直接运行在 OpenWrt 中,而是需要适配到 OpenWrt 并且编译固件才能进行使用。

“旁路由”

旁路由只是旁路网关的意思,“旁路由” 被广泛流传,并不好。

旁路并不处理路由,应该叫网关,全称:旁路网关

先看看顺序:

按照主路由的方法放置 OpenWrt 软路由就是: 光猫(互联网)> OpenWrt 软路由 > 无线AP/交换机 > 局域网

如果是旁路网关:光猫(互联网)> 路由器(主)/交换机 > 局域网 > OpenWrt 软路由(旁)

发现问题没有:旁了以后OpenWrt 居然是一个由上级路由器管理的局域网设备,他确实不能路由!(除非你接的二级路由)

侵入式

旁路网关分为:

  • 侵入式
  • 非侵入式

侵入式是指:旁路网关的 IP 被添进了 DHCP 分配的网关选项中,所有设备必须先由主路由再进到旁路网关中进行处理再出网。

侵入式的好处是可以实现透明网关作用,可以让主路由充当流控多播,旁路负责高级的玩法。

坏处是旁路网关因为各种原因炸了,整个由 DHCP 分配的局域网就瘫痪了,没法使用。

非侵入式

非侵入式是:旁路网关不作为网关被填进 DHCP 里进行分配,而是由设备自行选择使用静态 IP 和网关的方法进行接入旁路网关进行处理再出网。

非侵入式的好处就是旁路炸了,只会影响你设置了静态到旁路的设备。如智能家具或者未进行特别设置的设备不会影响到家庭网络,增进家庭关系 : )。

坏处就是设备多,每个手动输入太麻烦。

固件

不同的 OpenWrt 有不同的功能,有的十分的臃肿,没人用的功能硬塞进去,导致插件服务自启大大增加了家庭网络不稳定性。

有的非常的干净,什么插件都没有,连路由器后台 luci 都没有,必要的工具也没有,只有连进路由器 SSH 才能自己手动安装。

目前 OpenWrt 有两种大版本差

  • 旧版本的 luci(lua+fw3+ipt)
  • 新版 luci(js+fw4+nft)

旧版本相对成熟,插件丰富,仅技术栈落后于时代;

新版加入了现代的特性,当然凌乱也进一步加剧,由于使用了新的技术栈,很多基于旧版本开发的插件将不再支持,也无人进行维护。

这一部分也说明国内外的使用场景并不一致,开发者和决策者都是新技术栈的推进者。有两个大版本的鸿沟自今仍在摇摆,决定了你使用的体验和不一致。

常用的固件有 QWRT/LEDE(也包括我们的 CatWrt)基本上是基于旧版来的

例如主线 OpenWrt/immoralwrt,以及小鸡过河 Kwrt,iStoreOS 基本上是基于新版来的

还有一些论坛上的自编译版本,以及某些博主发布的固件,尽量少去使用。 第一是缺少维护,第二是不稳定。 只有一些你决定懒,不想自己编译固件、不想使用在线工具自选构建固件的、固件缺少高级功能集成支持的,则才去选择论坛发布的。

机型

OpenWrt 理论上是所有设备都支持的,有的过于冷门没人做,有的是因为刷机方法过于复杂。

支持的机型大家以搜索: "XX OpenWrt" 为准,理论上约热门越有人适配。

这里硬路由刷机大部分分为

  • 软刷,直接通过漏洞等方式执行命令刷入(较通用,因机型难度而不同)
  • 拆机,通过 TTL 转 USB 模块执行命令刷入(较复杂,需要拆机购买工具)
  • 直刷,直接可以 U-Boot 刷机(最简单,也极少)

这里我推荐是以 “软路由” + AP 这样的组合,这样比较吃经济,适合不差钱或者有闲置设备不想折腾的,

优点是灵活,AP 你可以任意挑选,OpenWrt 固件不会受制于人,永远都有人支持。

如果你是 OpenWrt 资深玩家,也会有一些较高性价比的 OpenWrt 设备,他们支持软刷,固件也比较完善,兼顾日常使用。

目标

说到这里相信你也对 OpenWrt 有一定的了解,可以给自己尝试定一个目标,你想去完成什么?我是否满足与折腾 OpenWrt,是否想去尝试入门 Linux 基础。

就以我说起吧:我以前就是资深的 Windows 用户,家里路由器也是很差的,我后来换了相对现代的电脑后也开始更换路由器,想在路由器满足特殊的效果。折腾了诸如老毛子,潘多拉的硬路由固件,也开始了解爱快,RouterOS,pfSense 等软路由系统,

最后出于 “爱快在某个版本丢包不稳定后,将软路由设为主路由” 作为日常使用

后面我发布了我很多玩软路由自己编译的固件,一步一步一个脚印,开始学习日常使用 GNU/Linux,认识了很多大佬,在闲暇时间获得相对的享受。

“没什么,就是感觉好玩。”

正如标题所说,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,也欢迎来一起聊聊你对相关问题的看法。